完美体育完美体育完美体育完美体育《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至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开展集体体育活动。”10月12日,成都市武侯区范翔名师工作室通过线上举办了《翱翔金点》栏目第二期分享活动,主题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活动由成都市武侯区范翔名师工作室李璨阳团队承办,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四川省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武侯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受邀参加了本次活动。其中,成都市武侯区范翔名师工作室成员、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附属小学李璨阳、韩青汝、陈光跃、付泓、李阳明、赵煜桐老师,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学员、成都市桐梓林小学体育教师张莎分别带来了专题分享。
李璨阳老师带来专题分享《强化四个协同,保障大课间活动高质量开展》,从强化管评协同、教学活动协同、学练赛协同、室外室内协同四个方面做了详细汇报。韩青汝老师带来专题分享《自编操的编排与推广》,通过学、练、赛一体化系统推广自编操,学生能更快速的掌握新操,同时也让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能更有效的开展起来。
关于在大课间活动中如何设置分班活动内容,陈光跃老师在专题分享《专项运动与大课间分班活动的有机结合》中表示,大课间活动内容的设置要与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关联,并且在活动中通过合理设置动作难度、分组安排等手段促进学生自我调整,增加练习活动的趣味性、挑战性,让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获。付泓老师在专题分享《充分利用场地,有效提升“50*8”成绩》中分析了学校场地小、学生多等现状,然后介绍了学校是如何通过年级组联动管理、领头羊计划、体能检测等具体措施推动50*8项目练习,最后用数据呈现了学校在该项目上取得的明显进步。
李阳明在主题为《建立机制,以评促练》的分享中提到:“只有建立完善的、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才能以评价为导向激励、促进学生、老师主动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构建由校长办公室、学生中心、体育组、班级共同体组成的四个管理主体,分别从考勤质检、审核发布、效果评价、即时评价四个维度参与大课间活动评价,实现以评价为导向促进师生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锻炼的目的。
在用音乐控制大课间活动的同时,现场主持人与音乐如何配合,赵煜桐老师带来分享《把握主持节奏,激发锻炼热情》。他认为:“主持人要了解大课间活动的时间、内容、场地划分等信息,通过主持人优美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动师生参加的激情,并且要在学生队伍变动、练习过程中予以鼓励和安全提示。”
此外,张莎在专题分享《室内室外协同,保障大课间锻炼》提及,为了线小时的有效锻炼时间,学校要形成室内+室外的协同大课间做法,按水平段合理设置内容,做好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大课间内容定期更换。
活动最后,成都市武侯区范翔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范翔作《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总结发言。她表示,要落实“生命、和谐”教育理念和阳光体育行动,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以“人人健康、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重要途径之一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其中,武侯区各学校的大课间从集中组织的时间、不同内容的选择、各种形式的开展、各类人员的安排,丰富评价的设置等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学校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典型案例。(李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