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综合素质评价”一片空白?为什么不试试含金量不错、门槛还低的赛事?
每到期末孩子要填写“综合素质评价”时,很多家长才发现自己家孩子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填写的内容,再看看别的孩子,各种奖拿了不少,心里多少有一些失落。
虽然获奖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但通过正规赛事并能取得一定成绩,可以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好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在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更加深入学习。
如果孩子从来没有参加过兴趣班,或者想参加比赛却没有方向,该如何是好呢?实际上,除了一些校园或者社会活动,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竞赛,不仅含金量比较高,门槛还低,完全可以让孩子去尝试。
如果要说含金量比较高、官方认可的比赛,家长们可以优先参考“赛事白名单”。
今年,教育部发布了《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该名单上有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艺术体育类共计45项比赛,这些比赛因为得到教育部公认,因此也被称为“赛事白名单”。
总结一下这些赛事的共通点,首先这些比赛都是公益性的,除了可能涉及到的路费、餐宿费用需要自理,整个参赛过程都是免费的,因此家长们可以“不计成本”给娃报名。
其次,能够举办这些赛事的组织主体,必须是由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必须是体制内单位主办,或者比如民政部登记的非营利基金组织。比如,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中国科协、中国航空学会、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等。
由这些机构出面组织的相关赛事不仅正规,有着成熟的评价体系,而且一般来说都是全国范围内举行,规模大,认可度也高。比如清北高校招生非常看重的信奥赛,就在其中。
而且,这些比赛项目足够丰富!小学生可以参加的活动就高达27项,初中生还要多2项,共计29项,涉及范围从科技到人文再到艺体也都有所涵盖。
当然,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参加这些比赛、获得奖项,除了可以让孩子的综合素质评价上多一项可以填报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升学的时候会不会有所帮助?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白名单赛事不直接和小升初、中考挂钩,不过,作为综合素质评价当中的一个亮点,有助于孩子争取红领巾奖章等荣誉。
但在高考阶段,有相关赛事的好成绩,的确会对升学有所帮助。比如,虽然高考加分已经取消,但是有些赛事的获奖成绩可以作为入选高校强基计划的“敲门砖”。
回归赛事举办的初衷,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比赛,让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有相互交流、沟通、互鉴的平台,能够通过好成绩,得到认可,并能够有更深入的个性化发展。
比如喜欢天文知识的孩子,可以参加由中国天文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一方面可以与全国各地对天文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一起交流,还能有机会与行业大咖们互动学习,甚至加入国家集训队,参加国际比赛。这可是真正爱好天文的孩子们最期待的盛事。
喜欢文化遗产、喜欢逛博物馆的孩子,可以参加“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竞赛”,这是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举办的,专业性高,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能够获奖自然更好,但参加比赛本身也是对能力的锻炼,可以帮助孩子积攒宝贵的经验和人生履历。
今年的“赛事白名单”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表现在,以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航天科技等为主的科创类赛事数量快速增长,占比超过了50%。
从比赛的变化可以看出,现在的确更注重人工智能等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贴合实际生活应用。不知道该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的话,家长也可以根据这方面赛事透露的信息,着重培养孩子科创、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这些比赛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实际上,小学生就能参加的各种人工智能相关的赛事并不少。比如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等等,小朋友们在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报名参加了。
根据一位负责相关赛事培训的老师介绍,这些赛事当中,不仅有C++,还有Python、Scratch等语言,其实对于有悟性的孩子来说,学起来也比较快,有些孩子学习半年到一年左右,就能尝试参赛了。
对于小学1-3年级的学生,更重要的还是培养兴趣、锻炼思维,像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世界机器人大会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等,都有适合小朋友的项目。
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人工智能,没有上过编程课,也能参加这些比赛吗?如果你认真看过相关赛事的介绍,你会欣喜地发现就算毫无基础,只要孩子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能参赛,甚至有机会获奖。
比如由中国科协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不只是单一的一项比赛,它包含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
其中,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还有学科分类,小学生项目可以研究地球与宇宙的有关现象、事物和规律,可以研究技术创新,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的方法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与反应等等。
听起来好像还是比较复杂?没关系。即使没有科创的相关成果,只要孩子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以通过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利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未来的人类生产、生活的情景,同样也能参加比赛。
除了自然科学素养类赛事,其实人文素养类、艺术体育类的赛事,同样值得关注,也适合更多孩子。
像“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在比赛之前官方会发布题库,只需要多看一看,其实竞赛本身并不难,通过备赛、参赛,还能让孩子深入了解禁毒知识。
通过参加“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小学组)”,可以提升孩子对公众国家版图的认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同时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地理。
“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作为今年才加入赛事白名单的项目,也值得家长们关注。
艺术体育类的项目则更多一些,十项竞赛中,有四项新增赛事。包括了绘画书法类、模型教育类、模拟飞行类、传统体育项目类、舞蹈类、音乐类,可谓是让孩子们有了更多表演的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的“‘致敬英雄’全国青少年文化艺术创作主题教育竞赛”。这项竞赛按照年龄设置分组:小学低龄组(1-3年级)、小学高龄组(4-6年级)、初中组、高中组(含职高、中专等)。
竞赛一共由六个赛项,包括史知识竞赛、书法绘画大赛、红色艺术展演等等,任选其中一项参加就可以,而且这些比赛的门槛也不高,只要觉得自己有哪方面能力比较亮眼,都可以找到合适的项目展现自我。比如觉得自己写作能力不错的话,孩子可以选择参加其中的“给英雄模范写封信”阅读写作大赛,可以说,这项比赛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孩子积极参与。
以上提到的赛事,如果是个人参赛,可以搜索相关赛事或者主办方的官网,以个人身份报名。另外,也可以集体参赛,学校一般会由班主任老师或者相关社团老师,提前通知相关比赛信息,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此外,家长们还可以多多关注校内和每年成都市教育局发布的各种赛事,也都非常值得参加。
再过2、3个月,不少比赛就会陆续展开报名啦!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孩子一起,查找相关赛事信息,趁着这个寒假,赶紧准备,让这个寒假生活丰富起来吧!完美体育完美体育